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950公尺處邊坡崩塌,造成立霧溪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立霧溪堰塞湖今天凌晨0時許漫淹台8線靳珩隧道,造成監視系統損壞,公路局預計今天上午出動3部怪手,沿舊台8線至壩體開挖引流,監控單位前往裝設壩體監視器。
林保署花蓮分署說,花蓮立霧溪堰塞湖水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並穩定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雖水量略增,但整體流勢平穩,堰塞湖對於下游風險已降低。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步道發生崩塌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水漫淹至台8線靳珩隧道路面。(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行政院顧問李孟諺今天上午前往現場勘查,公路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地方政府持續密切協調,監測水位變化及壩體穩定度,同步研議後續降挖與排水作業可行性,以確保下游居民及設施安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布洛灣管理站主任陳寶匡說,該處溪底距步道約30至50公尺深,昨晚先漫淹至步道上,持續積淹到靳珩隧道西口。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7日接獲通報,台8線中橫公路靳珩隧道西口因邊坡崩塌造成立霧溪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有隨時溢滿潰決可能。圖為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17日的高水位情況。(圖/林保署花蓮分暑提供)
花蓮立霧溪新堰塞湖可能溢滿潰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7日發出緊急通報呼籲附近民眾避免靠近河床。圖為17日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的高水位情況。 (圖/林保署花蓮分暑提供)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監測,今天凌晨0時許,水流從靳珩隧道西洞口進入,2時許造成隧道電路損壞,監視畫面中斷,上午6時許溪水從靳珩隧道東洞口流出,漫過魯丹橋護欄排入魯丹溪,再匯入立霧溪。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根據公路局影像顯示,今天凌晨2時30分堰塞湖水漫淹至台8線靳珩隧道西口路面,沿隧道向東漫流,出隧道口後,沿道路兩側流回立霧溪河道。現場觀察顯示,水流穩定,未對下游造成重大威脅。
持續監控立霧溪堰塞湖現況,18日上午6時,立霧溪溪水已上漲淹到靳珩隧道西口頂拱,因隧道成為分流水路,由林保署及公路局合作,將從台8線舊路機具於路面上進行土石局部降挖作業。(圖/公路局提供)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明,目前掌握堰塞湖維持下方滲流,上方從隧道口經公路改道,匯入立霧溪,今天與公路局合作,從舊台8線公路(現燕子口步道)派遣3部怪手,嘗試從上方挖除壩體引流。
花蓮分署表示,今天上午7時會同廠商進入現場勘查,展開便道開設作業,預計從新台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以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也於今天上午抵達,將展開精密測量與資料蒐集,並重新評估對沿線道路設施及聚落的影響範圍,提供即時且更精細的防災決策依據。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預計從新台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以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因應立霧溪堰塞湖紅色警戒,太魯閣牌樓旁的錦文橋封閉,太管處宣布今天全園封閉,上午花蓮天氣晴朗,有民眾專程到河道旁觀看水位有無上升。